你需要多久才能变成一个"傻瓜"
金出武雄(Kanade Takeo)是美国卡内基·梅隆大学(CMU)的机器人视觉研究所所长,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计算机是视觉研究人员之一。
微信之父张小龙在《微信背后的产品观》一文中讲到:“产品经理要有傻瓜心态。”这里的傻瓜并不是真正的傻掉,而是需要有一种外行的心态,保持“stay foolish”。张小龙说,自己需要经过5~10分钟的酝酿才能达到傻瓜状态,马化腾需要1分钟,功力最深的乔布斯可以在专家和傻瓜之间随意切换,来去自如。
最早听到类似的说法是通过池老师在博客中介绍的金出武雄教授。他出版了一本书,名字叫做《像外行一样思考,像专家一样实践》,关于这本书的创作,金教授如是说:
听过我的演讲或言论之后,有很多人表示:“你的话,简直就是谎话,几乎都是谎话、是玩笑、像是真话,是真话,是自吹自擂、虽然很有建设性但……杂七杂八还有点意思。”于是我想,要不要把这些收集起来,写一本书呢?
于是这本书就诞生了,这是一个小插曲。这本书是金教授对其日常研究、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而成的一本小册子。但其中的内容远不止这些,无论是学术、技术、产品、演讲、写作、互联网、教育、思考的本质等,书中都有所涉猎,并且观点奇特,思路新颖,适合各个创造性领域的人群阅读。
虽然今天主题是这本书,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,但是池老师读了一遍并在mactalk·跨越边界
上总结了,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挑几个思考性的观点,做一下学习思考的笔记。
Best First
金教授有个观点叫做”Best First“,意为最好东西一定要放在最前面。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书,金教授都遵循这个规则。观众或读者都希望开始的时候就看到最好的东西,很多演讲或图书都喜欢做一些冗长的铺垫才进入主题,岂不知那些铺垫已经耗尽了我们观众的耐心。
这个观点非常的有趣,基于此,我们就知道,书中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就是第一章:像外行一样思考,像专家一样实践。
关于反对
明斯基教授,您总是能在各种领域中想出很多创造性的,引人入胜且能够引导新方向的构思。请问您的诀窍是什么呢?
他回答说:这个很简单,只要反对大家的所说的就可以了。大家都认同的好想法基本上都不太令人满意。
关于迷茫
金教授说:越能干的人越迷茫。
就算是卡内基·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和机器人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,他们出类拔萃无所不能,也避免不了这种感觉。不,应该说,正是这种人,才更容易陷入不安和迷茫。
如果你工作时,经常在”能不能行呢?“的不安感和“啊,成功了!”的成就感之间往复行走,那么恭喜你,离成功已经没有几公里了。交织着这两种感觉的体验将成为你智慧和体力的强有力基石。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为什么会经常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么?
关于记忆力
日常生活中,对于人的知觉、思考、行动等,追本溯源,最终都会落在记忆上,如果头脑中没有知识和信息作为工具、材料,是不可能发挥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。构思就是通过重组脑海中的记忆而产生的。如果没有良好而广博的记忆内容做基础,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好的构思。因此,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记忆。把他人长时间思考总结出来的成果记忆下来,不仅高效快捷,也能为自身的思考扩展基础。当然,这里所谓的记忆,是指”经过理解的记忆”,这一点无需多言。
关于颠覆
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。20世纪60年代,计算机像竞赛一样指数发展,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,发展速度减缓,甚至有人说计算机不会再进步了,还举了很多例子:硅晶体上不能画再细的线了,不能制造出更小的晶体管了,硬盘的存储密度不能再增大了,等等。根据这些说法他们得出的结论是:发展瓶颈终将到来。
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突破极限和开辟新的领域,每个人的奋斗就是突破自己。
关于不可能原则
第一条:科学工作者声明某件事情是可行的时候,基本上他不会错。但当他说不可能的时候,他很可能错了。第二条:发现极限在哪里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极限,尝试向稍微超越这个极限的领域迈进、冒险。第三条:无论是哪种技术,只要它是非常先进的,那看起来都跟魔术没什么区别。
如果出现一个想法和创意,看起来不可能实现,实际上你可能错了。如果发现自己的所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极限,可以试试超越极限迈进一步。
关于演讲和交流
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。无论什么样的构想,最初大都只是个偶然的想法。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,在交谈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,并且获取相关知识,修正不完备的地方。升华构想的关键是“交流”,因为他人有很多自己角度的认识和想法,借鉴过来才能完善自己的构想。
创造的基础是模仿
模仿、相似,这样不是很好吗?最初的想法的确是相同的,但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东西、使之升华的水平高低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因此,大部分的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增加其附加价值的东西。独创、创造,不是无中生有的魔术。
有一段时间自己非常厌恶CV战士
式的工作,总想造点新的轮子或工具。想要创造出的新的东西,那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或思维格局上进行新的改造和发现。
最后结尾引用池老师的总结。回到最初的问题,如何在专家和傻瓜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呢?其实金教授已经写在书里了:
思考的时候,要像外行一样单纯直接,实践的时候则要像专家一样严密细致,并且要有以专业知识和方法武装起来的“我做得到”的乐观主义精神。要记住,独特的、好的创意和好的结尾,不管是对研究而言,还是对商业运营而言,都不是自己突然冒出来的东西,那一定是刻苦的努力和长期的思考带来的。